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张掖的历史典故,以及张掖故称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马踏飞燕的故事简介
〖壹〗、马踏飞燕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传说故事,讲述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白起的一个故事。据传,战国时期,秦国的白起将军带领秦军征战四方,战功卓著。有一次,秦军攻打赵国的时候,白起带领军队追击敌军。
〖贰〗、马踏飞燕是一件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文物,其背后蕴含着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故事。马踏飞燕形象展现了一匹骏马奔腾的壮丽场景,寓意着速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。在古代,马是人们出行、运输、征战的重要交通工具,而这匹飞奔的马被塑造为神话般的存在。
〖叁〗、传说汉武帝时期,大将霍去病军中有一位张将军,在武威设郡后,便把自己的家眷安在那儿,他生有两个儿子,大儿子张武,小儿子张威,寓意很清楚,要在此地建功立业,耀武扬威。大儿子喜文厌恶,小儿子爱动喜武,尤其喜欢马,而且爱画马刻马。兄弟俩志向不合,为此经常闹意见,甚至拳脚相加。
〖肆〗、马踏飞燕原名“铜奔马”,是踏鸟追风的天马造型。1983年,经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,预示着中国旅游业的腾飞如天马行空、前途广阔。1969年在甘肃威武县出土的东汉时期文物“铜奔马”三足腾空,在后蹄踏着一只飞鸟,构思绝妙、造型生动。
〖伍〗、《马踏飞燕》,是1995年于中国大陆上映的一部少林题材的电影。该片讲述了早年从少林寺还俗的司马鹏勾结英商,垂涎于少林寺祖传的“铜马铁燕”雕像,但藏宝图却已一分为三,一份在元空,一份在司马鹏,一份在还俗师兄的女儿小红那里。
弱水三千典故
“弱水三千只取一瓢”的意思是: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,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,也用来比喻对爱情忠贞、专一。
弱水三千的典故如下:相传在很久以前,有一位英勇的将军为了寻找传说中的神兵利器,带领着士兵们穿越弱水。然而,弱水的水势汹涌,水流湍急,他们试图通过时遭遇了巨大的困难。许多士兵都被水流冲走,只有少数人得以幸存。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危险或困难重重的地方,也比喻一个人的勇气和毅力。
弱水三千的典故源自《山海经》,原本指的是险而遥远的河流。在后来的文化和文学作品中,弱水三千逐渐获得了更深层次的含义。它象征着人生中会遇到许多美好的事物或机会,但需要保持清醒和坚定,去识别和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。
“弱水三千只取一瓢”的典故,具体如下:典故 佛祖在菩提树下问一人:“在世俗的眼中,你有钱、有势、有一个疼爱自己的妻子,你为什么还不快乐呢?”此人答曰:“正因为如此,我才不知道该如何取舍。”佛祖笑笑说:“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。
强调了超越现象的真理。在此语句中,“三千”用以形容弱水之广,进一步突出了主人公在广阔世界中的坚守与选取。“一瓢饮”的典故:“一瓢饮”这一典故出自《论语?雍也》,用以形容颜回在简陋环境中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快乐与满足。在此语句中,“一瓢饮”象征着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和对内心满足的重视。
甘肃简称甘还是陇
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,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。在历史上,甘肃省曾经简称为“陇”,但在现代,它更多地被称为“甘”。这其中的原因涉及到该省区的历史和文化。首先,甘肃省的名称来源于其历史上的两个重要州级行政单位——甘州和肃州。
简称陇:地理位置:宁夏和甘肃交界处的六盘山也被称为陇山,甘肃大部分地区位于陇山以西,因此被称为陇西,这也是甘肃简称陇的由来。简称甘:历史原因:甘肃是甘州和肃州的合称。甘州指的是现在的张掖,这一地区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影响,因此“甘”也成为了甘肃省的简称之一。
西北的狭长省份甘肃为什么叫甘肃呢?当然是甘州和肃州的合称了。那么问题来了,甘肃地盘上名声最大的州,无疑是凉州。可是,“凉”没成为甘肃的简称,“甘”却成了一省的简称。知道甘肃省有个张掖市吧,张掖就是甘州。
金武威银张掖的典故是怎么来的?
源于水利的美称:“金张掖”、“银武威”的美称始于明代,这一说法源于两地水利设施的发达和农业生产的繁荣。张掖因灌溉条件优越,农业发达,被称为“金张掖”;而武威同样因水利条件良好,农业产量高,得名“银武威”。
张掖以其水草丰美的“米粮川”而更适合农业发展,武威则凭借其人文交通和繁荣的商贸而独具魅力。所谓的“金银”之说,实则是清政府土地等级划分中的象征,上等川地被赋予“金”、“银”之名,意味着税收的重担。张掖因一等地多,税收繁重,因此得名“金张掖”。
金张掖银武威的来历,源于这两座城市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和繁荣景象。张掖,古称甘州,地处河西走廊中部,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。这里地势平坦,土壤肥沃,水源丰富,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和畜牧业发达的地区。
民间传说:据说在民国时期,有个外号叫郭砣砣的贪官在张掖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,后来调到武威又捞了一笔。因此,老百姓戏称他“张掖捞了金砣砣,武威又捞银砣砣”,从而有了“金张掖”、“银武威”的说法。
“金武威银张掖”的典故有多种说法。其中,比较有根据的一种说法是,它是由清代甘肃巡抚元展成在乾隆六年(1741年)给皇帝写的一道奏折中提到的土地分等制度而来。元展成在奏折中说,甘肃用来征收赋税的土地分金、银、铜、铁四等,其中金、银川地为上等,山中平坡地为次等,铜、铁陡坡地为下等。
甘州区海拔有多高
民乐县的海拔范围在1700米至2600米之间,甘州区的海拔范围在1474米至1700米之间,临泽县的海拔范围在1300米至1500米之间,高台县的海拔范围在1260米至2480米之间,肃南县的海拔范围则在1700米至5565米之间。
甘州区作为张掖市的核心区,城市海拔平均在1400米左右。在此区域内,高台县的天城村地势最低,海拔约为1200米。相对的,东大山作为该市的制高点,海拔高度达到3633米。张掖市,甘肃省内的一个重要地级市,其得名于“张国臂掖,以通西域”的寓意,坐落于该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中部地带。
甘州区的城市海拔高度为约1400米。在该市范围内,地势最低的地点是高台县的天城村,海拔大约1200米。而该市比较高的山峰为东大山,其海拔达到3633米。张掖市是甘肃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,其名称源自“张国臂掖,以通西域”的历史典故,位于该省西北部,河西走廊的中段。
甘州区市区海拔是一千四百多米 。张掖市最低的地方是高台县天城村,海拔一千二百多米。张掖市比较高海拔,东大山,海拔高度为3633米。张掖,甘肃省省辖市。以“张国臂掖,以通西域”而得名,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,河西走廊中段。
甘州区,张掖市市中心的海拔是一千四百多米。 张掖市境内最低点位于高台县天城村,海拔为一千二百多米。 该市比较高点为东大山,海拔高度达到3633米。 张掖是甘肃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,因“张国臂掖,以通西域”而得名,位于该省西北部,河西走廊中段。
甘州区作为张掖市的市中心,其海拔高度约为1400多米。在张掖市内,地势最低的区域是高台县的天城村,海拔大约1200多米。而张掖市境内的比较高点则是东大山,其海拔高度达到3633米。张掖市,作为甘肃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,因古人有“张国臂掖,以通西域”的说法而得名。
“金张掖,银武威”是什么意思
意思是说张掖、武威是甘肃的好地方,用“金张掖”、“银武威”表示这两块地方物产丰富。 张掖,素有“桑麻之地”、鱼米之乡之美称。
“金张掖”、“银武威”的美称始于明代,这一说法源于两地水利设施的发达和农业生产的繁荣。张掖因灌溉条件优越,农业发达,被称为“金张掖”;而武威同样因水利条件良好,农业产量高,得名“银武威”。
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、灿烂的文化、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,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,物产丰富、文化繁胜,故而,被古人称为“金张掖”。银武威 凉州自古以来就是“人烟扑地桑柘稠” 的富饶之地,“ 车马相交错,歌吹日纵横”的西北商埠重镇,故而,被古人称为“银武威”。
“金张掖,银武威”说法源于一个民间传说。说是早年,有一位朝廷官员奉旨到河西巡视,在途中他听到了甘、凉两地流传很广的一句民谣:“凉州不凉米粮川,甘州不干水湖滩。”这位朝廷官员放眼凉州满目干燥缺水,但踏遍甘州却到处是水,两地气候差异很大。
张掖,古称甘州,自西汉时期设郡以来,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中心位置,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。这座城市历史悠久,文化璀璨,自然风光秀丽,民风淳朴,水草丰茂,因此被誉为“金张掖”。 武威,一座物华天宝、人杰地灵的城市,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,源于勤劳智慧的人民。
张掖的历史典故和张掖故称的问题分享结束啦,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?欢迎您下次再来哦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